王力宏与李靓蕾的离婚风波在王的道歉声中终于得到平息。在前几天的互诉中,李靓蕾微博中出现的gaslighting——煤气灯效应值得让人深思。
gaslighting在微博上被翻译成“情感操控”,直译就是煤气灯,心理学叫“煤气灯效应”。
比起“煤气灯效应”这个词,大家对“PUA”应该更熟悉。
PUA(Pick-up Artist)主要用于陌生的异性,若是延伸到朋友、同事、伴侣、甚至是家人身上时,PUA一词由于其局限性而不再适用,而“煤气灯效应”则更加贴切。真正的煤气灯效应比恐怖片还恐怖,也远比我们想象中存在的范围广。
我们可以闭着眼睛反思下,在职场、在家中.......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,你有没有对着同事、伴侣、父母甚至是子女,在精神上控制或者被控制过?相信大部分人多多少少会有过。
煤气灯效应的由来
煤气灯效应一词来源于1944年美国上映的电影《煤气灯下》(Gaslight)。2007年,随着心理学家罗宾·斯特恩(Robin Stern)的《煤气灯效应:远离情感暴力和操纵狂》一书出版,煤气灯效应被广泛地运用于心理学(尤其是临床心理学)学科领域,之后不断扩展延伸,在哲学、政治学等学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。
在《煤气灯下》(Gaslight)这部影片中,钢琴师安东为了霸占妻子宝拉所要继承的巨额财产,表面上将自己伪装成潇洒体贴的丈夫,暗地里又不断使用各种心理战术,并联合家中的女佣,企图将单纯善良的妻子逼疯。
在魔鬼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,原本开朗、自信、优雅的宝拉,逐渐变得质疑自己、神经兮兮、怀疑现实,经常情绪崩溃失常,最后在精神上几乎完全依赖于安东。
如安东送给妻子一枚小巧的胸针,并装模作样的把它放进妻子携带的包中,其实胸针并没有被安东放进去,而是被他转移到别处。再跟妻子强调胸针的重要性(是母亲的遗物)等,嘱咐宝拉把胸针保管好,最后安东对妻子刻意地强调说:“你可能会弄丢,你知道的,你经常丢三落四。”
后面安东向她索要这枚胸针,妻子却怎么也找不到,她认为正如丈夫所说,自己经常丢三落四,也因此十分懊恼,这是妻子宝拉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。
生活中,安东有意无意地说妻子有病,并不断向佣人传递这一信息,家里的物件经常是不见了,然后都是“被证明”是妻子拿走了,妻子也一直是质疑着自己。
最为阴险的是,东安操纵着煤气灯,让煤气灯变得忽明忽暗,妻子一直是认为自己出现了幻觉。
在东安长期的有计划的情感操控下,妻子宝拉慢慢相信自己真的有病了,经常困惑、害怕,不相信自己,经常歇斯底里,成了东安计划中那个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人。
宝拉在精神上深陷于东安的控制中,她一直在怀疑自己,一直在困惑,她经常情绪失控、歇斯底里。
一开始,安东对她下定论:“亲爱的,你可真健忘。”。 那时,宝拉还会自信地说:“我并不健忘。”
但随着异常的情况频繁出现,她也开始慢慢怀疑:也许丈夫说得对,我真的健忘又无能。 最后,宝拉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记忆和认知。
与之类似的精神控制,无论是刻意的或是无意的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远比我们想像的普遍。
在此之前,这种精神虐待的模式,还从未被描述过,而这部《煤气灯下》的影片,对精神控制做了系统的解释。
煤气灯效应:可怕的精神控制
煤气灯效应,又称煤气灯探戈、煤气灯操纵,是指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,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,产生自我怀疑,无法逃脱。煤气灯效应描述的是一种心理操控手段,受害者深受施害者操控,以至于怀疑自己的记忆、感知或理智。
煤气灯效应并不是单方面的,而是一场“双人的探戈”,通过加害者和受害者共同实现:煤气灯的操纵者也就是加害者,扮演着凡事都是“我对”的角色,给对方播种困惑和怀疑的种子;被操纵者也就是受害者,把对方理想化,为了维持这段关系,不惜怀疑自己的认知。
与电影中男主东安的“有意为之”不同的是,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大多数的煤气灯操纵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打压、霸凌、伤害对方,甚至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“煤气灯效应”之中。
煤气灯效应的关系中,操纵者首先说服受害者的想法是错误的,其次说服受害者接受加害者的想法是正确的和真实的。
简而言之,就是操纵者先让受害者相信“你是错的”,然后让受害者相信“我是对的”。
煤气灯效应会导致受害者认知失调或认知偏差,使受害者质疑自己的思维、认知等,导致他们缺乏自尊和自信,产生焦虑不安的想法。并可能会导致受害者思维混乱、焦虑、抑郁甚至是精神病的发展。
当受害者对自己失去信心,并发展出一种习得性的无助感之后,就更容易被加害者控制。
煤气灯操纵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的霸凌行为,操纵者大多是公司领导、伴侣、朋友或家人,大多数被操纵者深陷其中而不自知。
煤气灯效应,比想象的还常见
现实生活中,大多数人不会处心积虑地折磨自己所爱的人,所以“情感操纵”并非他们的本意。
如,处于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们,打着“一切都是为你好”的旗号,不断向对方进行要求和索取,认为“我爱你,你应该都听我的”,爱在不经意间变了味儿,成为令人窒息的 Gaslighting——煤气灯操纵。
煤气灯人有非常强烈控制欲。
煤气灯效应在亲子和夫妻关系中很常见。如,一些父母习惯性地对子女进行打压,否认孩子自己的感受、认知和判断,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依耐性极强,他们认为自己“做什么都是错的”,完全依从父母的安排。
我们来仔细想想,你是否听过或者说过类似下面这些话:
- 你怎么这么粗心,这么简单的也能算错?
- 你太笨了,我讲了多少遍了,你怎么就听不懂?
- 我这都是为你好,你要听我的。
- 你太疑神疑鬼了,我和她什么都没有。
- 你脾气太差了,除了我没人受得了你。
- ……
如果这些话反复被身边的人说多了,便会在潜意识中信以为真:我很粗心、我很笨、我得听ta的、我的疑心病太重了、我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……
建设性的批评有利于提升自己,而长期的、负面的批判会严重打击人的自信心。当一个人缺乏自信心时,其内心很容易被外界的标签影响,容易一蹶不振,甚至破罐子破摔、心理暗示自己:我真的不行、我没用、我永远无法改变。
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,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加真实。
——《Controlling People》/Patricia Evans
煤气灯人的主要表现
在煤气灯效应中,操纵者往往将自己置于主导地位。以下是操纵者们会在关系中可能表现出来的10点迹象:
- 较为自恋、以自我为中心;
- 利用你的弱点进行嘲讽、攻击,批评你的一举一动,贬低你的自身价值;
- 树立权威,假装自己无所不知地了解你,甚至试着说服你,你所相信的是错的,是在进行自我欺骗;
- 试图让你相信,除了他们以外所有人都在欺骗你,会做对你有害的事情;
- 让你觉得你的想法和感受并不重要;
- 使你怀疑自己的理智;
- 他们并不一直对你很差劲,时不时地会给你一些甜头,不断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去操纵你迎合他们的要求做事。这种情绪、态度上的不稳定使你感到困惑,并开始质疑一切;
- 倾向于选择性记忆,他们有时会否认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承诺;
- 由于认为自身的形象应是“高大的”,一旦出现问题便推卸责任,并通过撒谎、掩饰等方式将错误归咎于你或者他人;
- 善于扭曲事实,并给出一个既长、又非常复杂的论证过程使其更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。
那么,如果遇到了煤气灯人,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免遭其控制?以及,如何避免我们自己成为一个煤气灯人?
如何避免被情感操控
一、全面、清晰地认识自己,不被外界干扰。
对自己的评价,要坚定自己的立场,别人的评价只是基于部分现象,不能代表真实的你,仅仅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。若完全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己,则会模糊自己的认知,迷失了自己。
二,扩大自己的社交圈,不要自我封闭
封闭自己,信息来源会显得简单而闭塞,更容易被“一家之言”牵着鼻子走,更容易被控制。扩大自己的社交圈,接受多维度的思想,遇到疑惑,也可以有多方面的解答,避免自己一个人钻牛角尖。
三,人人都会犯错,自己犯错没什么大不了
在煤气灯效应中,大部分被操纵者是极度自卑的人,他们不能独立做决定,过于依赖他人的判断和评价。 所以,要让自己变得自信,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的,自己犯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。从小事开始开始历练自己,为自己做决定。
四,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,不断鼓励自己
哪怕很小的优点,也要发现并记录下来,并时常告诉自己,如“我的画画得很好”、“我的书法特别棒”、“我烧的菜特别好吃”等等,必要时,可用阿 Q 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。
五,反其道而行之,不给操纵者机会
如果确认自己是煤气灯效应的受害者 了,对方又是刻意为之,应想办法打破对方的操纵。 操纵者之所以能够持续操控,是因为受害者在引导下给出了他们预想的反应,让他们觉得操控是有效果的,也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。
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,不给他们想要的反馈,则有助于改变这一模式。 如果发现自己无法逃离操纵者的掌控时,应积极寻求外界的力量。
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: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尊重与平等之上,任何以爱为名的打压与践踏都是爱的谎言。
永远不要打着爱的旗号,让情感操纵这一行为变得合理化,如果爱,就要理解和接受对方。
参考资料:
[1]公众号.星座神婆:《煤气灯效应:你是如何被他人操纵却全然不知的?》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H81p8pQzE7-mH5CJlqdBQ
[2]公众号.当当读书汇book:《“煤气灯效应”到底是啥?如何认清并摆脱精神操控?》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Mz_lJTtBYjcqWwy1Kr_4L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