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怀疑自己“夺冠”,是焦虑症的表现吗?
2021-12-16 17:00:00 阅读:987次

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近两年之久,虽然诊断试剂、药物、疫苗等抗疫武器已不断升级,但面对新一轮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全球疫情,面对周边地点突然出现一群“大白”卫士,面对新闻里激增的确诊病例,人们时有出现恐慌情绪且有蔓延的趋势。

 

疫情期间预防为先、提高警惕是有必要的,但一些人会出现过分焦虑的情况,例如经常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、经常反复消毒洗手、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产生大的情绪波动等。疫情之下,这些焦虑情绪会引发焦虑症吗?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情绪调节呢?

 

 

 

焦虑情绪不等于焦虑症

 

焦虑情绪是指人在应激状态时自然的正常情绪反应,每个人在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,因为预感到可能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而紧张不安,这是人体防御性的心理反应,往往不需要医学处理。

 

焦虑症是疾病。不仅症状持续、痛苦,有一定的诊断标准,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排除躯体疾病。需要进行医学处理,服用药物和自我调节都很重要。

 

焦虑症病因不明,属于非器质性疾病,与遗传、性格都有关,精神因素只是诱因。疾病症状分为躯体性和精神性两种。躯体性症状包括肌肉系统症状、感觉系统症状、心血管系统症状、呼吸系统症状、胃肠道症状、生殖泌尿系统症状和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等。精神性焦虑症状包括焦虑心境、紧张、害怕、失眠、记忆或注意障碍、抑郁心境和行为表现等。

 

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。急性焦虑症发作时,一般伴有明显的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手脚出汗、呼吸困难等症状;慢性焦虑则是指紧张不安的情绪占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,这样的状态持续六个月以上,才能被诊断为慢性焦虑症。

 

所以并不是每个有焦虑情绪的人都是焦虑症,无需过分担心。

 

疫情期间的情绪调节

 

首先,接纳自己的焦虑。

 

面对疫情时产生恐慌情绪,其实是完全正常的。恐慌情绪也有积极的一面,比如它能推动我们采取积极方式应对疫情。通常经过约六个月,恐慌情绪能得到彻底缓解。

 

其次,对信息进行积极过滤。

 

情绪也是一种“能量”。焦虑情绪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“未知”的恐惧。关注疫情相关资讯时,要尽量关注事实和数据,客观看待事情,主动了解、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新特点,不要听从谣言引起不必要的恐慌。要学会识别收到的信息里,哪些是有效的信息,哪些是渲染、制造焦虑的信息,避免陷入盲从。

 

最后,保持规律作息和锻炼。

 

睡眠充足,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,规律的作息习惯可以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可以多多开展文体活动来充实生活、转移注意力,如锻炼、音乐、阅读、呼吸调整、等,转移负面情绪带来的“能量”。也可以与亲人、朋友诉说,相互鼓励,调整负面情绪。身心平衡,能提高身体免疫力,抵御疾病。

 

目前,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于持久战的阶段,在恢复正常社会工作、生活的同时,我们应努力调节心态,丰富生活,强身健体、增强免疫力。抗疫武器已不断升级换代,人类的智慧和力量足以信任。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,一定能取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。

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,不能替代医生诊断,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,请谨慎阅读。

本文为平台原创文章,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,不得转载或引用。

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,请与本平台联系,并提供权属证明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