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卒中后,患者可能会留下比较严重的后遗症,如半身不遂、无法言语、麻木等一系列症状。
但即使出现了后遗症也并不意味着会伴随终身,能否改善或康复取决于卒中后的康复训练。
所以,早期规范的脑卒中后康复训练意义重大。
有数据统计,经过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,60%的患者能够生活自理,30%的工龄期患者第1年能回归工作。
怎样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?一定要避开以下六个误区:
一、命已经救回来了,康复训练可以慢慢来,不用急。
康复训练跟卒中后抢救一样,都需要抓住“黄金期”。
脑卒中后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,一般是在发病24小时以后,患者病情稳定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。
前3~6个月是康复治疗黄金期,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,还能预防并发症。
二、患者刚生大病,要照顾周全,不能做任何事。
很多家属有个误区,认为病人需要好好静养。于是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替患者做好:喂水、喂饭、洗漱、穿衣等。
其实,越是照顾得细致周到,越是不利于患者的康复。患者一动不动地躺着,时间一长会导致肌肉萎缩、心肺功能减退、肺部感染、骨质疏松、深静脉血栓等。
应该让患者尽可能地做一些事,让患者多活动,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,这也是一种康复训练。
三、康复依赖于药物,康复训练自己做做就行了,不需要专业的医师指导。
药物可能会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,但不可以取代康复训练。
如果自己做康复训练,没有人指导,会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,一些重要的训练项目会漏掉。
所以,康复训练一定要在专业的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才能更全面更系统地训练到各项功能。
包括运动功能、语言功能、吞咽功能等。
四、让患者尽早走路
一些家属和患者认为,练习走路也是康复训练,尽早走路会恢复得更快。
其实,患者练习走路的时机和方法都是有讲究的,不当的训练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。
五、患者吃饭、喝水时经常会呛咳,速度放慢就可以了。
对于呛咳程度比较轻的患者,放慢吃饭、喝水的速度确实会减少呛咳。但是对于呛咳严重的患者,就要怀疑是否是吞咽功能出现了障碍,需要让医生检查诊断。
患者出现了吞咽障碍,不仅进食会受到影响,还会因误吸而导致肺炎,甚至危及生命,所以一定要重视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。
六、患者说话模糊不清,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说了
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,如表达不清、言语模糊等,甚至连他人说的话都听不懂,出现交流困难,这些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,容易焦虑、抑郁,严重的会影响认知功能。
所以,如果患者有语言障碍,早期的语言训练非常重要。
康复治疗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,家属除了要帮患者进行身体护理之外,也要重视心理疏导。